第11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国外家长如何化解
厦门海边风光 吸引新人扎堆拍婚纱照
玻利维亚老妪庆祝118岁生日 或成全球最长寿老人
坚守老照相馆40年 兰州老人用胶片留住记忆
共享健身房亮相西安街头 内置电视空调净化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外家长如何化解
教育焦虑
 

近段时间,国内网络上关于“微信家长群”的话题颇为火热——老师因对学生点名批评导致家长不满、家长因开“豪车”送孩子上学结果被其他家长“踢出群”等,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而这些都是如今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不同表现形态。那么,国外的家长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焦虑感?记者采访了几个同样学习竞争较为激烈国家的家长,了解到不同文化下“家长群”的独特运作模式,以及学校和家长不同的沟通方式。

英国

学习是私人问题

在英国,家长之间联络最频繁的方式,也是通过社交网络。新学年开始,总会有热心的家长张罗起来,在脸书等社交媒体上组建起家长群。记者作为家长也被邀请加入,这让记者了解到当地家长在群里究竟爱聊些啥。

英国的家长群主要是对于学校的各种安排互通有无,总有一些家长不记得“下周几应为孩子准备慈善组织捐款”,或是“暑假之后哪天返校”等。低年级的家长群还经常为“Jack今天把Henry的校服外套穿回家了,有谁见到Jack的外套了吗”“我家孩子的两双舞鞋尺码小了,有人需要吗”这类话题讨论半天。

英国家长不在群里谈学习,是一种社会传统习惯。在他们看来,如何学习,看哪些书,是很私人的话题,没有必要和外人过多分享。也正因此,英国学校的家长会从来都不是全班学生家长齐聚一个下午的“大会”。在新学期开始后的一个月,家长便会接到家长会通知,选择见面的时间段,先到先得。英国家长普遍都会早到10分钟左右,在等候时,他们可以拿到孩子上学期的各项作业记录,看看老师的批注。记者作为家长,曾询问班主任“是不是要购买课堂上讲授的书籍”,老师连连摆手,说大可不必,认为孩子完全可以在课后读其他的书,况且英国书籍售价不便宜,课上讲授就足够了。

对于竞争的问题,有英国家长表示,很难接受像中国学生这样的学习压力。英国一些家长也同样看重为孩子安排课后班,不过一般都是外语、体操或是艺术教育方面的兴趣班,与学校课程没有直接联系。一些特殊技能可以作为未来升级入学的加分依据。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原本的课后班是足球,但因了解到橄榄球可以作为体育加分技能,就帮孩子选择了橄榄球。这位家长仍然跟5岁的孩子认真对话了很久,确认孩子真有兴趣才报名,并表示如果不想继续学就停止。

韩国

禁止家长建群

韩国学生的学习竞争与中国非常相似,各年龄段的升学考试也有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不过在韩国,老师与家长建立社交聊天群并不常见。不仅如此,很多韩国学校甚至禁止家长之间建群,其原因有二:其一,若家长与老师建群,就意味着老师将处于24小时在线状态,免不了有家长会在下班时间咨询,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学校方面也无法管控法定工作时间外的工作量;其二,家长之间建群,必然会传播有关学校和老师的言论,而这些言论有时会给老师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韩国老师和家长是如何沟通的呢?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金女士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学校都不会公开老师个人的联系方式,想与老师联系需通过学校沟通。如果老师有消息传递给家长,也不会直接致电联系,会通过专门的学校软件发布公告。此外,中国家长所熟知的集体家长会,在韩国也几乎看不到,韩国的家长会更多是以一对一面谈或者电话商谈的形式进行。

虽然少了家长群的压力,但是韩国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比于中国家长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裴先生为例,家里最小的孩子今年仅3岁,裴先生的妻子就为他报了5个辅导班。辅导班不仅有语数外等基础学科,还有跆拳道、美术这类拓展科目。裴先生告诉记者,韩国学校教育比较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想要进重点大学,光靠学校是不够的。韩国学生白天在公立学校上学,放学后到各类私人教育机构学习,常常深夜才从辅导班回家。这也导致学生越来越忽视学校上课的作用,因为他们在课外班就已提前学完一学期的课程,“实在是本末倒置”。

裴先生表示充分理解中国家长对教育的竞争和焦虑心理。他认为,家长真正应“竞争”的是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美国

种族因素带来的焦虑

美国的教育环境更加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方式都有不小的差异。在美国加州生活超过15年的赵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地华人在子女教育上也存在着明显焦虑,只是与国内家长焦虑的领域有所不同。“国内家长最忧虑孩子的成绩,我们最忧虑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因为华人孩子一般成绩都不差。如何让他们学习中文,在两种文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华人父母平时沟通交流的重点。”

谈到哈佛大学最近因“种族歧视”被亚裔家长集体起诉的新闻时,赵女士表示,这也是华人家长一大忧虑。“我们能把孩子培养得非常优秀,但通往名校的大门有时却选择性对华人关闭,我们对此都很气愤。”在申请大学时,家长也会在群里请教各所学校的申请“秘籍”,这能增加被不同名校录取的几率,弥补一些因为“种族”因素而失去的机会。

种族因素导致的焦虑是不少美国华人的共同感受,即便在课外兴趣班也有所体现。李女士的孩子小时候曾在一名华人钢琴老师那里学琴,她对记者说,以前曾经出现过这名老师的所有学生在某次比赛中被“恶意压分”的情况。“虽然评委方面坚决否认,但这在我们心里都是个坎,已经过去不少年了,还是记忆深刻。”她表示,正因如此,华人家长才需要格外将孩子培养得比其他人优秀得多才行。

摘自《环球时报》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