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1980年养心殿 曾进行过一次大修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980年养心殿 曾进行过一次大修

 

9月3日,故宫养心殿大修正式开工。因为大修的关系,故宫养心殿已经封闭两年有余了,很多到故宫的游客都想早日一睹养心殿的真面目。

鲜为人知的是,1980年,养心殿曾经进行过一次大修,在预算困难的情况下,能工巧匠们做旧仿旧让养心殿尽量保持了原有的模样。

中国封建帝王最后一个居所

养心殿,从清朝雍正起到清末的二百多年时间里,皇帝就在这里居住以及进行日常的政务活动。当时官吏晋升或调动之前,皇帝在这里接见他们。平时皇帝看官吏的奏折,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政要务等都在这里。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政府就是在这里被迫作出决定,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养心殿的东暖阁,到清朝晚期,是西太后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东边陈设的宝座,分前后两套,前边是皇帝坐的,后边是慈禧坐的,两个宝座中间悬挂着黄纱帘。皇帝接见大臣时,坐在前面的宝座上,太后坐在后面的宝座上,中间挂着黄纱帘,这就是垂帘听政。东北角是遂安室,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养心殿的后殿是雍正皇帝以后的几个皇帝居住过的地方。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但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却享受着优待条件,仍然自由地居住在故宫后半部。这里依旧是他居住的地方,过着没有皇位的帝王生活,直到1924年才被迫离开故宫,到1925年这里才正式对外开放。

东边小院是皇后居住的地方,西院是妃子们的住处。

当年16万元的“天价”预算

1966年8月“文革”运动中,故宫博物院停止开放,各项业务工作均处于停顿状态。1971年恢复开放后,展览也非常有限。1980年国庆节,养心殿在“文革”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在参观者对故宫扩大开放面积的迫切要求下,故宫博物院决定修缮养心殿帝后生活区,于1980年开放。

当时的养心殿自1957年修缮屋顶后,已经20多年未大修,整个宫殿相当破败。在1972年的建筑普查记录中,“养心殿抱厦、配殿、西群房等处的大木局部残坏糟朽,屋顶漏雨尤甚。养心殿抱厦、西配殿更为严重。所有游廊望板都有部分糟朽腐烂,外檐油画破乱残坏……”为了开放参观,养心殿的大修就这样拉开帷幕。

在最初上报的文件中,养心殿工程的预算为19万元。这是什么概念呢?1980年,北京的油条四分一根儿,白炽灯三毛八一个,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在40块钱左右。再加上当时物质匮乏,经济困难,19万元维修款基本上算是个“天价”。于是几经核减,工程预算报文物局审批时压到了16万元。

不过“我们工人有力量”,在修缮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最后的工程结算中,工程物料共花费109176.84元,加上工时费,也未超预算。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修补室内装修,工程购入了0.02立方米——也就是两块豆腐那么大的金丝楠木料,花费了16.78元,可见当时楠木价格虽贵,但也靠谱。此外,还有一些比较贵重的建筑材料,比如用于修补正殿后窗罩的云母片2公斤167元;用于调制红色光油的广银朱5公斤213.75元;赤金1张223元;合金12张440.31元。

赤金和合金是指不同种类的金箔,采购以完成贴金工艺的。养心殿是皇帝寝宫,彩画等级最高,为“金龙和玺”,要求在彩画绘龙的地方以及岔口线、皮条线等线条均用贴金。此外,木构上的框线、云盘线、菱花钉帽,隔扇大边的两炷香线,簾架大边双皮条线,博缝板上的山花绶带,都需要贴金。

清代所用的金箔有两种,一种为库金,一种为赤金。库金含金量为98%,又称九八金箔;赤金含金量为74%,又称七四金箔。赤金因为中间加了银,色泽黄中偏青白,比库金色浅,当然也比较低级。但是在1980年修缮时,连赤金也买不起许多,所以需要贴金处采用了大量的合金金箔,也就是以铜合金为主制成的仿金箔,只有牌匾字体上用了极少量的库金金箔。

合金除了色泽上远不及库金,贴合度也差很多,如果表面不平整,非常容易贴出刺。所以在工程验收时,验收方对门钹兽面提出质疑,建议“国庆节以后,用库金重贴”。对此,当时主管古建工作的单士元院长批示:“兽面已经贴合金箔,今年不要再改贴库金箔了,节约点吧。”

修缮材料和手艺保持清代传统

此次养心殿大修范围很大,西配殿及西群房北部八间全部挑顶揭瓦,院内所有房屋及墙顶清除杂草,捉节夹陇,添配瓦兽件。正殿、西配殿、西群房均有大木构件更换,门窗全部重新修整改造。室内地面局部修整,室外地面全部揭墁。台明修整,拆除槛墙,降低院内地面。下架油饰基本重做,彩画除部分修整外,也都予以重做。

此时期的修缮材料和修缮手艺,还保持着清代传统,所以之前我们在参观养心殿时,有非常强的年代感。比如此次修缮中全部用矿物颜料上色,没有使用化工颜料。除了部分木构件刷防腐油,离骨彩画用聚醋酸乙烯乳胶黏结,以及使用了一些丙烯酸清漆外,很少使用化学制剂。

工程中特别指出各色油皮均要求用光油调制,不得稀释或掺加清漆。上油时要用丝头搓,油栓顺。搓油是一种油饰传统工艺,清代刷油时用熬制光油加上矿物颜料——也就是银朱制成红色光油涂饰柱子。光油黏稠度高,用油栓拉不开,要用丝麻蘸上,由油工手工搓到柱子上。虽然搓油工艺保证了光油的黏稠度和贴合度,但是因为又脏又费时,后来的施工中这种方法就越来越少了。

在前期修理养心殿的院领导讨论会议中,副院长于坚就指出:“彩画要尽量保存,使其延年。”在1980年的养心殿大修中,一直遵循了古建筑的“延年”原则,即能修的修,能补的补,替换部分与原外观统一。

因此,彩画修复中,也特别注意了仿旧的细节。比如将离骨翘起的旧彩画用乳胶黏结,加铝质眼钱,铝带钉牢。残缺部分在找补地仗上面模仿旧彩画的花纹、色调随旧找补。新更换木构上的彩画,按原有彩画的花纹色调做成仿旧彩画。

故宫修缮技艺部的张志国师傅介绍说,彩画做旧是当时故宫维修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重做彩画时,先按照先前彩画上的图案进行描摹,上色时进行随色,就是按照脱落彩画的颜色,把颜料调成有年代感的色调。张师傅说,有时做旧仍觉不足,就去房梁上抓几把陈年老灰扬在彩画上,然后再除掉。除此之外,楠木构件的维修也保持了传统的擦蜡工艺。维修中楠木窗扇擦蜡,楠木方格窗、玻璃窗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后找补楠木色蜡腻子,重新擦蜡。

养心殿重新布置年代混搭

为了抢在国庆节前开放,整个养心殿修缮工程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完工了。之后,对养心殿室内陈设进行了重新布置:正殿及西暖阁恢复成雍正、乾隆时布局,三希堂恢复为乾隆时期布局,东暖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慈禧的“热爱”,恢复为同治初期布局,后殿按帝后日常起居摆设,一个年代混搭的养心殿就这样诞生了。

养心殿此次修缮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非常特殊的。我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所以说,此时养心殿的修缮还在一个“无法可依”的时期,而老一辈文物保护工作者则是此时故宫修缮工作的把关者。回望往事,非常万幸的是,老一辈的文物工作者坚守着信念和准则,尽自己所能将这批宝贵的物质遗产传递到我们手中。

摘自《北京青年报》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