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大研究生落户社区 甘愿做居民健康的GPS
扎根郊区卫生院27年 在小医院同样收获职业荣耀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4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郊区卫生院27年 在小医院同样收获职业荣耀

马春萍
顺义区牛栏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
 

在顺义区牛栏山镇,镇上的居民但凡有个头疼脑热、疑难杂症,常把一个熟悉的名字挂在嘴边:马春萍。牛栏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不大,但只要马春萍在,大家总会多一分放心和信赖。是什么样的魅力,让马春萍成了社区病人的“定心丸”呢?

早上的牛栏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接种疫苗、组织体检、瞧病开药,各科室大夫们一如既往地忙得不可开交。马春萍辗转于各科室间,走走停停,给排队的大爷递杯水,向候诊的大妈问问病情,和熟识的村民唠唠家常,每个人见到马院长都像家人一样亲切。虽然已经结束14年的临床工作,马春萍依然关注着牛栏山镇居民的健康,还有3个月,她就在这里工作整整27年了,她说,坚守在这里,是个不变的承诺。

马春萍表示,能看大医院看不了的病,能治好镇上人民的重病,是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我参加工作前,母亲曾对我说,给患者看病,要先把自己当成患者,你生病时想让大夫怎样对待自己,就在看病时怎样对待自己的病人。”她清楚地记得为一名肺炎合并心衰的孩子看病的经历,孩子3岁就没了母亲,三天三夜难受的无法睡觉,四五天没能进食。确诊后,马春萍用整整一晚将孩子从病魔手中夺了回来。当孩子在夜里说“我饿”的那一刻,马春萍心里石头落地之余,赶紧起身去宿舍为他熬粥。从此以后,这孩子身体只要不舒服,马春萍都是唯一选择。

看病,马春萍把每位病人都当成是第一位,相同的症状,不代表患相同的疾病,所以她把每次看病都当成是一次考试。一位患严重咳嗽的病人,走了三家大医院,都是被确诊为气管炎,但病情并未好转。马春萍接了诊,得知该病人心功能不好,经自己诊断与请教专家后,将病人确诊为心衰,采用拓宽冠状动脉的方法治疗,终于让病人转危为安。

马春萍从事社区医疗事业二十多年,对社区病人的各类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这里的患者大多都是患有慢性病,不常体检,愿意扛着,只有到了急性发作时才来医院就诊。”在副院长这个岗位上,马春萍将精力放在了健康教育的普及上。不管是晚上在病房巡视,还是走出单位宣传知识,她总会倾尽所能让更多居民学会对疾病进行监控与预防。

“社区大夫在最基层,并非低人一等。”马春萍常用这句话鼓励遇到困惑的社区医生,也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心声。“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大医院和小医院虽然级别不同,但病人是平等的,我们对待每位病人都要一视同仁,并把帮助延伸到治疗之外,发挥社区大夫的基层作用。”看病没带够钱,马春萍先治疗、再办手续,自掏腰包借钱给病人;病人来看病不便,马春萍主动走进病人家里,把病人接到医院。“这些我能做的,是每一名大夫该做的,不分高低,你做到了,就是一名好大夫。”

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原本萍水相逢,却让很多病人感受到春风般的温暖,走在牛栏山镇的路上,马春萍总会被无数次地打招呼。“能让这么多老百姓记得我,能让他们重新拥有健康,我就对得起社区大夫的名号。”她说,如今自己的孩子也学了医,这份救死扶伤的行当,又多了一个和自己并肩作战的人。

□本报记者 赵思远/文 通讯员 杨鸽/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