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系民生暖民心 做好“房屋管家”
4年乡间奔走 守护烈士英魂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4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系民生暖民心 做好“房屋管家”
——记石景山区苹果园房管所所长曾爱玲
 

“工作中我需要直接与辖区的居民们接触,可以说房管所是面向居民的窗口,所以必须扎扎实实地对待工作。”谈及自己的工作,2005年开始担任苹果园房屋管理所所长,至今已工作13年的曾爱玲这样说。

曾爱玲1964年出生,2000年调入石景山区国土和房屋管理局,现今作为苹果园房屋管理所所长,主要负责苹果园、金顶街两个街道的房屋安全检查、房屋防汛、物业服务监督管理以及老旧小区服务管理长效机制推动等方面的工作。面对工作,曾爱玲并不觉得繁琐劳累,而是想出办法尽心解决问题,并在工作之余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温暖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2010年她被评为北京市劳模,2015至2017年连续三年由区住建委推选为表现突出干部。

耐心沟通居民

尽心管理房屋

2007年冬天,曾爱玲辖区内的模式口小区,有一户住户家中的暖气水管需要维修,但维修人员入户修理时却遭到了住户的拒绝。“对方是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大爷,脾气比较倔犟,怎么做思想工作也不许进家里维修。”曾爱玲回忆,上门的居委会、物业维修人员都没能进门,她自费买了牛奶和水果登门,然而还是被大爷拒绝。一想到这会影响到整个楼门近40户居民的正常供暖,曾爱玲又开始想别的办法。

“我就从居委会要到了大爷女儿的联系方式,改为去找他的女儿谈谈。”曾爱玲告诉记者,大爷的家属得知情况后,以带着大爷到医院做身体检查为由支走了老人,在这个时间段里,物业维修人员抓紧时间去抢修。最终,事情圆满解决,没有耽误居民们的供暖。“工作中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就得想办法去解决。”曾爱玲说。

2006年,曾爱玲去金顶山村做房屋防汛巡查时,发现一户村民的平房屋顶有倒塌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报告石景山区住建委领导后,她开始做安置和抢修工作,但是这户住户却不想搬离。在进一步的了解中,曾爱玲发现,这户住户把自己的另一套房屋出租出去了,所以不想搬离。

“我就好几次去和他们沟通,宣传房屋安全知识,告诉他们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人员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曾爱玲说,“最终他们意识到我是为他们着想,事后一家三口还给我送来了锦旗。”

“这样的事例真的太多了。”2009年大年三十的时候,辖区内海特小区内有一处下水管被堵住,污水排到地面上。曾爱玲接到电话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她立马和物业维修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抢修。

就是在这一次次曾爱玲自己都数不清楚次数的事情中,房屋管理工作被一件件解决了。

走访随叫随到

老旧小区覆盖自管会

在曾爱玲的辖区内,老旧小区的房屋安全管理情况复杂,为推进老旧小区进行规范长效的准物业化管理,曾爱玲带着所里的工作人员奔走在一线,凭着这股认真劲儿,使辖区内的41个老旧小区全部成立了自管会。

工作开始进行的时候,曾爱玲分别联系到辖区内的39个居委会的街道主任,以及居民代表和物业公司,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议,传达成立自管会对于老旧小区居民的积极作用,并部署如何施行。“这期间就需要我们去基层与居民们沟通,调查摸底实际的情况。”曾爱玲说,“41个老旧小区必须全都去到,和居民们坐下来谈。”

由于工作日居民们大多在工作,所以周六日的休息时间反而是曾爱玲更繁忙的时候。“当时是6月份,天气很热,我们经常是上午两三个,下午两三个去分楼门入户了解情况,汗就没停过。”曾爱玲说,当时一接到街道主任的电话说人凑全了,可以去居民家走访,她二话不说就去现场,“居民有疑问,我们就要宣讲,甚至会反反复复多次去沟通,有些小区要去不止一次。”

终于,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苹果园西井三区、金顶街教工楼成立了自管会,其中的西井三区还有了“小区准物业服务管理”的社区居民公约,贴于小区的宣传墙上。看到老旧小区的新变化,曾爱玲很欣慰,“现在小区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自管会及时通报,还能组织安全巡逻、调解纠纷、垃圾处理。小区的环境渐渐变好了,我在第一线的工作就是值得的。”

去年7月,曾爱玲所负责辖区内的老旧小区全部成立了自管会,率先在石景山区实现老旧小区全覆盖。

热心公益

支援困难群众

去年11月,曾爱玲在治理环保督查返回的途中,左腿小腿受伤缝了十几针,但她只住院了一天后就坚持回到工作中。“当时医生让我休息一个月,但我是所长,虽然现在电话联系很方便,但我不在单位亲自指挥、一起工作,就还是不放心。”曾爱玲就这样每天8点去输液,9点到单位上班。而受伤所产生的医药费,她却坚持不报销。

严于律己的曾爱玲,在工作中广泛接触居民,在工作之外也热心于公益,被群众称为“热心的曾大姐”。“和居民聊天,我了解到一些有困难的人的情况。既然相遇了,就想去帮帮他们。”

在工作中,曾爱玲发现在辖区内工作的一位保安家境比较贫困,独自来京务工,家中的父母有病在身,两个孩子还在读书,便为他捐款捐物。还有一次,曾爱玲在工作时发现一位维修人员,一年四季的衣服只有几件,了解到对方生活比较困难后,开始用节省下来的钱物帮助他。

“我1985年入党,是一名老党员了,我愿意做这些公益性的活动,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知道,有人在关心他们。”同时,曾爱玲还带动所里的同事们一起捐款捐物,近三年,对经济有困难的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捐助现金以及电脑、冰箱、桌椅、衣物等物资共计12余万元。

截至目前,曾爱玲共收到10余封感谢信以及70余面锦旗。面对居民的信任,曾爱玲说:“房屋管理是一项民生、民心工作,我要做好领队作用,把工作做到居民心里。”

□本报记者 唐诗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