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体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依稀看到新版“小快灵”
纳达尔“躺”回世界第一
斯诺克中国赛走过21年
爱心驿站 成职工健身好去处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稀看到新版“小快灵”

“新北京队”打出了“老北京队”的风骨
 

这年头儿有时“复古”就是“流行”,君不见很多球队穿的球衣都在向“过去”致敬,比如德国队世界杯客场绿色战袍,很像他们1990年夺冠时的那套球衣。足球战术打法与时俱进,不过很多时候也会出现“回流”。比如曾经已经接近被淘汰边缘的3中卫踢法,前些年突然被名帅孔蒂“捡起来”,改造一番后继续发扬光大,现在时不时地会有球队玩儿起3中卫。

提起北京足球,老球迷就会想到一个词组——“小快灵”。最早有“小快灵”这个说法,是上世纪70年代北京队主教练曾雪麟提出来的。当时和强壮的山东队、辽宁队相比,北京队的球员显得比较瘦小;而和南派的上海队、广东队相比,北京队的技术又没有他们出色。北京队的优势在于球员的头脑,在北京队的历史上总不缺乏像洪元硕、李公一、高洪波这样的“智慧型”球员。彼时曾雪麟结合北京球员的特点,制定了“小快灵”的战术——“小”更像是讲北京球员的生理特点,个头儿都不高顶多算中等;“快”除了指速度,更指球队的整体传接球流畅度;“灵”则是充分发挥北京球员意识好的优点。到了上世纪90年代,根据现代足球的特点,金志扬指导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抢快活”的战术思路,快和活这是北京足球固有的东西,而高位逼抢则增添了当时国安队的活力,高峰、谢峰、高洪波、曹限东、邓乐军等明星球员,在金志扬这个体系下如鱼得水。职业化初期的国安队,无疑是观赏性最强的球队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安队里的本地球员越来越少,这与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推进有关,各地球员不断融合。而北京足球的传统风格似乎也在消失,国安队一度偏重力量和身体,“小快灵”也离我们越来越远。2009年洪元硕率队夺冠时以及后来帕切科、曼萨诺带队的时候,国安队偏重技术型打法,但与老球迷们印象中的“小快灵”还有很大的距离。比如曼萨诺追求的西式传控,这种踢法讲求控制,球队非常稳健,但很多时候缺乏激情,关键一击不够锐利。

施密特来了以后,这个德国人强调力量和逼抢,国安队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未曾想这几轮联赛,国安队却打出了“小快灵”的风骨。国安队在中前场囤积了大量看似身体条件不大突出,但技术能力又很强的球员。当池忠国、朴成、奥古斯托、比埃拉、索里亚诺、韦世豪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球队的快速传控以及攻击面广的特点,常常打得对手措手不及,国安队这几轮打出了好的场面和结果。也许是施密特的“无心插柳”,但必须承认德国人最大化地发挥了现有球员的特点。不是施密特要复古北京队的传统,而是这种传统刚好充分体现了国安队球员的能力。新版“小快灵”更具活力、更有侵略性也更有速度,北京球迷向来对场面挑剔,目前的踢法也非常合北京球迷的脾气。

世界上没有一种打法会是“零弱点”,国安队的这种踢法迟早要受到更猛烈的挑战。4312在中场有很多传控能力强的球员,但对拦截能力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巴坎布、张稀哲回归后,这些球星怎么摆也是施密特需要考虑的。4312现在国际上使用的不多,主要是因为这个阵型的边路保护不够,国安队一旦遇到拥有更强悍边锋的球队,能不能顶住也得打问号。与场面相比,胜利更为重要,希望施密特团队能针对对手,每场比赛都能制定最合适的战术。

□本报记者 段西元/文 通讯员 付彬/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