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命中爱与痛的哲思
工地夫妻别样暖
父亲的军装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军装

 

父亲韩新秋从1941年参军,到1983年离休,至今已96岁高龄,军装伴其七十余年。

父亲是河北元氏县人,1941年参军到县独立营。独立营属县委和八路军太行一分区的双重领导。当时独立营枪支不到人手一支,人员大都着百姓服装。偶尔有人穿件八路军的上衣、戴顶八路军的军帽,都让人好生羡慕。一次,分区淘汰下来的旧军装给了独立营,父亲等人穿在身上,喜不自禁地好似过节,那种对军装的向往尽在抑制不住的喜悦中。

1943年,父亲调分区政治部工作,才穿上正规的八路军服装。从抗日战争的灰色军装、解放战争的黄色军装、抗美援朝的黄绿色军装,到全国解放后,军装几易款式、几变颜色,父亲都是喜爱有加,军装不离身。

上世纪70年代,父亲在国家建委建研院担任主要领导。这里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父亲凭借在军事院校十几年任职的经历,方法得心应手,工作屡有建树。后来,建委和建研院领导都极力挽留他转地方;父亲因为舍不得脱军装,毅然决然返回部队。

父亲离休已经35年了,至今还穿着上世纪70年代的绿上衣和佩戴军帽。这是父亲平日生活的衣着标配。

2015年,国家给抗战老将士颁发抗战70年纪念章。干休所举行了隆重的颁发纪念章仪式。父亲特意穿上1955年颁发的军礼服早早来到会场。在十多位抗战老战士中,唯有父亲的军礼服引人注目。 岁月的冲刷,使很多军干家庭难见这套军礼服踪影。而父亲对这套军礼服却珍爱有加,他最心爱的奖章、勋章也别在服装胸前。

这套服装是1955年授衔时的礼服,是我军第一套军礼服,全衣为海蓝色,笔挺的纯毛斜纹哔叽,大翻领,两排凸透八一五星图案的铜扣,衣领和袖口上绣金丝星花图案,并镶有红色条边;军礼服分为校官、将官、元帅三种款式。军官们头戴大檐帽,佩戴闪闪肩章和夺目勋章,脚穿皮鞋,腰扎牛皮武装带,白衬衣上系领带,显得精神抖擞,神采奕奕。那次授衔是在哈军工大礼堂举行,陈赓大将等院领导亲自为数百名校官授衔、授勋,父亲至今记忆犹新。授勋后,许多军官都不约而同地到照相馆留下美好的瞬间。那天,父亲穿这套服装去母亲单位时,享受了妈妈同事无尽的羡慕眼光和啧啧赞语。

父亲所在的干休所是上世纪80年代成立。当时,所里百十名军师级老干部云集,他们是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英雄。离休了,他们相聚在一起聊起过去战场上的事,场面好不热闹,成为干休所一道风景线。

三十多年岁月如风拂去,如今已物是人非。父亲教诲时时如片似影浮入眼帘:抗日战斗中,独立营褚雁营长中弹殉国,沙场血染战袍;当解放全中国大幕徐徐拉开,千帆竞发渡长江,船头水浸父亲军装;上甘岭战役激战前夜,父亲深入阵地了解情况,为上级领导提供数据,战火硝烟熏染军衣;和平年代,从北国冰封的哈军工,到八百里平川的西安工院,再到九朝古都的洛阳工校……军装是最忠实的伴侣,记载父亲的行履艰程。

如今,父亲那攀山越岭、过河渡江的步履,已被轮椅所替代。不论是姹紫嫣红,草木盎然的季节,亦是寒风萧瑟,万物凋零的日子,父亲端坐轮椅、身着旧军装的身影,在干休所里总是那般醒目。

□韩晓岗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