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常熟沙家浜
春游颐和园
“早穿棉袄午穿纱” 西湖踏春正当时
千年古树成了宝 湖南掀起古树保护热
“冬游西藏”持续火热 民航全力保障旅客进藏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3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熟沙家浜
其实,戏中的“沙家浜”是一种泛指。眺望湖面,浩瀚无涯,水天云影,波光粼粼。远处的苇堤描出裙带般的一线淡青。水面上,风帆点点,撒网的渔人,在朦朦胧胧的雾色中裁出了一个个别具风姿的剪影。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来到江苏省常熟市芦荡乡这个当年颇有名气的江南抗日革命根据地——沙家浜。

远眺阳澄湖,水天一色,芦丛成片,好一幅江南风俗画卷!

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曾令多少人向往!

“抬脚就下湖,出门先动橹”

芦荡乡,位于常熟市西南10公里的阳澄湖畔。这里水网密布,河湖汊港纵横,湖岸蜿蜒曲折,水边浅沼、苇草丛生,人入其中,如进入盘陀迷宫。村与村之间水阻苇隔,“抬脚就下湖,出门先动橹。”水上人家星星点点,这村那庄皆称为“浜”,而这些“浜”,如同沙子一样撒遍阳澄湖区。其实,戏中的“沙家浜”是一种泛指。眺望湖面,浩瀚无涯,水天云影,波光粼粼。远处的苇堤描出裙带般的一线淡青。水面上,风帆点点,撒网的渔人,在朦朦胧胧的雾色中裁出了一个个别具风姿的剪影。这里的迷人风光堪称江南水乡风光中的佼佼者。

一块长方形的草坪突入湖中,一面连着陆地,三面濒水,形成半岛。岛上苇草青青,水气溢甘,几棵棕榈树亭亭玉立支撑成一片浓荫,树下散落着一座座小屋、凉亭,都用毛竹作骨,以草覆顶,古色古香、且不失农家情调。这就是“沙家浜度假村”。江南系富庶肥沃之地,造这草屋,意在返璞归真,草屋夏凉冬暖,兼具自然之美,可见营造者独具匠心。

这几年来,慕名来此地的游人与日俱增。除了前来领略这里的水乡景色之外,主要是出于对当年沙家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景仰之情。这里,当年新四军的军械修理所和医治伤病员的后方医院,至今仍留有遗址。虽只是几间不起眼的小屋,却成了人们追怀革命斗争史的好课堂。

“春来茶馆”幸会“阿庆嫂”

河汉岸边,一根高高的竹竿挑着一面镶边四角旗——“春来茶馆”四个绿色大字,在蔚蓝的天幕下地游动,颇有几分“水村山廓酒旗风”的诗情画意。这临湖的小茶馆,幽暗且陈旧,远远不及戏剧舞台上看到的那一座“春来茶馆”。但那用苇草编起来的屋顶,用毛竹扎成的桌凳,缺了口子的粗瓷茶碗,却别具一格,无不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我们在“春来茶馆”落座,一个系蓝布围裙的青年农妇送来了茶杯。不知是无意巧合还是刻意模仿,她那身打扮和干净利索,竟又是一个活脱脱的“阿庆嫂”。尔后,一位身材苗条、面容妩媚的姑娘提着一把茶壶前来沏茶。一问,原来是杭州大学旅游系的学生。我们喊她一声“阿庆妹”,她莞尔一笑。这一嫂一妹,给客人们斟上一杯杯浓郁的乡情,也给茶馆平添了不少情趣。我们边品味着清香四溢的云山绿茶,边聆听着乡文化站老王的“演史”:

——橹声呀呀,芦荡中分出一叶小舟,一个青年妇女正驾着小船往外递送情报。两个鬼子上船检查,她夺了枪支,弄翻了小船,鬼子一个溺死,一个受伤,她把情报顺利送出……这个勇敢机智的地下女交通员,后来就演变成家喻户晓的“阿庆嫂”……

船头犁开千层雪浪,船尾卷起万簇银花,小艇昂首若飞,箭一般驶向湖心——当年芦荡游击队打沉鬼子汽艇的地方,昔日刀光剑影已化作今日万顷碧波。阳澄湖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了一切,融化了一切。

在阳澄湖上,我们参观了“沙家浜抗日革命斗争史迹纪念馆”,目睹了方兴未艾的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业、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既饱览了沙家浜芦荡汊港的水乡风光,又品尝到阳澄湖上的大蟹和可口的各类鱼鲜。而后,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程。

■小资料

常熟沙家浜地处阳澄湖畔,湖荡中菱荷相间,芦苇密布,古色古香的画舫载着游客穿行在芦苇迷宫中,寻觅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芦苇荡的故事,著名景点有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

□曾赵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