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企业如何激活 职工“微创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如何激活 职工“微创新”?

 

说起职工创新,很多人都会直接想到高精尖的大项目,为企业创效增收,甚至填补企业乃至行业的技术空白。其实,在企业实际生产生活中,职工的无数小改小革、微创新,也呈遍地开花之势,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何激活职工的“微创新”,各家企业也各有高招。

“微创新”解决大问题 实用才是硬道理

采访中,北京市皮鞋厂工会主席顾尚礼就曾说道:“虽说是小改小革,可有时候却能解决大问题。”

顾尚礼介绍说,就拿去年企业服务保障部自制的小型地面修复器来说,实际投入费用仅50元,但却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我们厂院里的路面,用的时间长了,难免有破损需要修补。但是因为面积小,很难请到外面的工程队来修。去年,服务保障部门的领导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利用锅炉改造废弃的烟筒,将里面装入水泥,两侧加装轴承,自己再焊接一个受力架,就制作出了一个小型地面修复器,再配合自制的铁夯,一举解决了局部路面的修补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皮鞋厂非常重视普通职工参与的经济技术创新以及小改小革等活动,而且成效显著。2013年,职工王庆生制作辘轳解决了潜水泵人工下潜难的问题。2014年,顾尚礼用塑料门帘的下脚料封堵空调管空隙,用“小补丁”解决了冬季漏风的“大问题”。2015年,职工董西存经过两天的检查、实验和维修,使生产线上一台已经被宣布“作废”的关键设备“起死回生”,保证了车间生产的正常运行。加工车间职工万中华利用废料自己焊接了一台小功率烤箱,每年为企业节约5000多元电费。

在首发集团安畅分公司路产八大队,党员巡视车组成员陈明君被同事们笑称为“一线发明家”,原因就是这位爱动脑筋的一线职工常常通过小发明,破解工作中的重点难题。

在高速公路上违规设立非公路标志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层出不穷,不仅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路容路貌,还分散司机驾驶时的注意力,妨碍了高速公路的通行安全,给过往车辆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然而,拆除非公路标志需要专业队伍、专业设备和较高的成本,对首发路产巡视工作提出了不小的考验。面对这些问题,陈明君暗下决心,要自行研制既省时又省力的拆“非标”工具。

陈明君告诉记者,每拆一次“非标”,就多积累一次经验,他认真观察各类非公路标志的安装特点,反复“拆”“装”,一次又一次更换新版简易工具,不断尝试、不断改进,历时一个多月,研发出一套简易高效的拆除装置,彻底解决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可以快速拆除大部分的非公路标志,在分公司“创新工作法”中获得一等奖,得到广大员工和分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面对“非标”,传统手动拆除法,需要2-3人协同操作,并需要梯子辅助。手动拆除一颗螺丝大约需要1分钟,如果螺丝生锈,拆除时间更长,甚至可能无法拆除。

陈明君研发的拆除工具无需架设梯子且易于携带,工具箱内配备的万能拆卸头,可适配绝大多数螺丝型号,拆除一颗螺丝只需要不到5秒,拆除非公路标志全程只需要2分钟左右,针对铁丝或者钢筋捆固定的非公路标志,还可使用砂盘进行切割,解决了路产人的“心头大患”。

企业大力助推职工创新

小改小革都有奖

对于“职工创新一小步,促进企业发展一大步”的观念,很多企业都非常认同,为了鼓励和促进职工参与小改小革等创新活动,一些企业发布了职工创新工作助推计划。

去年7月,北汽股份工会就出台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助推计划》,对职工创新项目和职工创新发明进行双助推。该计划针对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填补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对企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等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项目;切实解决工艺技术难题的项目;具有较强的职工技能培养功能,能切实推动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项目,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两个档次的助推资金补贴支持。另外,该计划还特别明确提出了对职工发明(专利)的助推资金奖励。其中,创新发明助推侧重对第一发明人的奖励,额度为2000元。

在北京市皮鞋厂,2011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规划的时候,就开展了“精细化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年”及“争做岗位创新标兵”的活动。2016年,第二个五年规划实施,又开展了争做“企业模范员工”及申报“创新项目奖”的活动,号召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岗位创新活动,彰显活动实效,通过努力工作解决现实中的难点,以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顾尚礼介绍,他们将开展“争做模范员工”活动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等进行了有机结合,鼓励职工在实践中发掘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提出小建议,推动技术革新,节能改造,推动文明生产,安全生产。

北京市皮鞋厂年度“企业模范员工”和年度“创新项目奖”由企业党政工联席会审议并批准。经济技术创新集体或个人项目的评选由工会及各分会主席推选测评。获奖后,行政针对个人奖励5000元,针对项目组评选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奖励1万元、二等奖奖励6000元,三等奖奖励4000元。

创新工作室汇聚“头脑风暴”

创新成果实现效益最大化

除了个人的小发明、小创造和技术创新外,企业里汇聚职工“头脑风暴”的地方莫过于职工创新工作室。

在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内,以“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刘海旺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有着浓郁的学习和创新氛围。在一次次带领同事攀登技术高峰的过程中,刘海旺毫不吝啬的技术推广,让创新精神在整个班组里延伸。目前,刘海旺所在的附件头班组,8名成员中就有2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创新工作室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尖兵班组”。

“‘技术专家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是充分发挥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在新形势下弘扬工匠精神的一个窗口。”中铁六局丰桥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7年,中铁六局丰桥公司平谷分公司“技术专家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该工作室由平谷分公司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张恩龙带头,包含14名工程师以及多名高级技师。

张恩龙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机械设计、工艺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曾在2009年主持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全面国产化。在此过程中,他和团队成员开创性地开发、研究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企业因此获得国家财政部节能减排政府补贴1300万元。

中铁六局丰桥公司工会负责人说,“技术专家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将对激发专家型职工的创新活力、补充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中铁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曾经培养出全国劳模赵秀丽,也建立了赵秀丽“劳模创新工作室”。此次建立“技术专家创新工作室”,既是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传承,又是新一代“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今后,企业行政将协助工会,积极创造条件,让技术专家创新工作室的发展与工匠精神、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企业未来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当然,职工创新成果的转换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企业正着力将可推广的创新项目,复制或改良复制给同类企业或行业,让创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前不久,京粮集团工会也刚刚揭晓了2017年度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的评选结果,在23家单位的52个职工创新项目中,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16个。按照往年的管理,京粮集团工会在表彰创新成果的同时,还将现场发布并分享经验,活动后,通过网络共享成果,各单位围绕相同领域的项目开展了对照成果找差距,2017年度创新成果的点评文章就多达43篇。

京粮集团工会副主席袁东波介绍:“为加大对创新项目扶持力度,本年度划拨集团工会经费30余万元,支持基层创新工作室建设,及创新项目推进,让适应基层、适合现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集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创新项目,在集团系统广泛学习、交流、传播。”

□本报记者 王路曼 陈曦 白莹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