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最美的母亲
矿工的妻子
古代的“妇女节”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代的“妇女节”

 

现代的妇女有自己的节日,其实中国古代女性也有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她们可以走出家门,像孔雀一样展示自己的美丽和才华。

那时的她们虽然被迫“裹小脚”,树立“贞节牌坊”遵从“三从四德”,但也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自由,在有的朝代,妇女的地位还是挺高的。

“都人重五女儿节,洒潇角黍榴花展。”明代余有丁《帝京午目歌》有诗为证。古代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也称女儿节,各家各户女孩子头上都要戴上石榴花,女人本是尘世间的一朵花。有些人家还用花红绫线编成樱桃、桑椹、角黍、葫芦等形状,佩带在女孩身上,以示庆贺。

到了清代,端午的“女儿节”更加隆重。女孩子可以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游玩,去聚会,去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连远嫁的女子也可以回娘家看望双亲。在少数民族中,古时的“妇女节”习俗更是多,如苗族姐妹节、怒族仙女节、侗族姑娘节、壮族娅拜节、藏族女儿节等,都是中华女性尽展美丽聪慧的时刻。

“七夕女儿节,角黍展榴裙。”明代《帝京午目歌》中的诗句。古代农历七月初七这天,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夕,各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榆石针,陈果瓜于庭院中以乞巧。”相传织女心灵手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都要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灵巧,故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这风俗可追溯到六朝时期。

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吃花糕。花糕,面粉做的饼子,上面撒满了红枣和板栗的碎屑,星星点点,好看又好吃。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食花糕。”《大兴县志》:“九月九日,父母家迎女归宁,亦曰女儿节。”

我国古代的妇女节,虽然与现在的三八妇女节意义有所不同,但也独具特色,尤其是把母女之间的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今人回味、思索和分享。

尽管我国古代有专门的妇女节日,但那并非出于对妇女的尊重,只是为了让女性更好地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

因此,古代的妇女节与现在的妇女节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今的三八节不光是一个女性的节日,更体现了人们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对她们为家庭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的肯定。

□张勇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