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八”妇女节 勿忘关注“她权益”
快递小哥权益保障亟待“升级”
两会“通道”的演变
囤药
打击医疗诈骗要有 “零容忍”的狠劲
清理“僵尸车”需要常态化执法
“3点半现象” 期待科学“减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会“通道”的演变

 

全国两会开辟的部长、代表、委员通道,是新闻采访的一大亮点,而且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远远超出新闻采访的需要,成为更多的老百姓“近距离接触”这些新闻人物的途径之一。

两会“通道”是怎么来的?可以说是记者们“追”出来的。遥想当年笔者采访两会,还是笔和纸的年代,记者们有个自动照相机、微型录音机就算“很先进”的设备了。更重要的是,大多数记者除了自己熟悉的少数代表、委员,并不认识那许多“新闻人物”,大多是看到某处有同行追逐某人,大家一拥而上,确认“有价值”,便围上去采访。作为职业记者,谁都希望抓到重大新闻、独家新闻,因此会场外到处都有“穷追猛打”的场面,也算记者们尽职尽责的写照。

追踪采访各部首长,是因为他们分管着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着政策、情况。平日里难得“抓到”他们,两会提供了条件,记者们当然趋之若鹜,而且确实能够从他们嘴里“掏出”新闻。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彼此默认的“专用通道”。后来,大会领导“顺应民意”,索性把这种形式固定下来,请部长们主动站到记者面前接受采访,大家再也不必你推我挤,七嘴八舌了,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的群众“眼见为实”,真正的皆大欢喜。

全国两会是国家大事,是挖掘新闻的“宝藏”。记者们当然不会满足于采访部长,那么多代表、委员几乎人人“有料”,追踪采访成为必然,今年首秀的“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可谓应运而生。这种集体采访模式,同样超出了挖掘新闻的范畴,问答之间,无异于对代表、委员的一次“考试”,考验着他们参政议政的态度和能力。

两会“通道”的演变,是国家政治生活进步的一个缩影。

□一刀 (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