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过年是一种思念
新春谣
红袄漫话
冬日闲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日闲记

 

一大早,赶到丰台大红门南顶村委会,在这里,专为共享单车转运师傅提供歇脚地方的爱心小站挂牌成立了。

一排座椅、热水袋、开水,看着师傅们冻得发红的脸上,被热气烘开的笑颜,心上一暖。

活动结束,出门叫车,等了5分钟,寒风呼啸,手已经麻了,脸被寒气割得疼。转头,喝过热水的师傅们已经开始将共享单车装车,送到地铁边上。他们运单车的手怕是冻过一回又一回,有了脓疮。寒风依然呼啸,从师傅们脸上割过,刀刀留痕。

出门见寒风,仿佛一把把刀子。

回单位马上把稿子写出来,吃过饭,下午还要去石景山一个棚改区采访,室内暖意、绿意丰饶,想着看会儿书吧。

历史总能在冬日给繁杂的心以最贴心的慰藉。

地炉燃炭暖气徐,俯仰丈室惭温饱,此时缅想饥寒人,茅屋唏嘘愁未了。如此朴实深情的悯农诗,出自清朝皇帝乾隆之手。

虽然我知道,所谓的康乾盛世下,几乎年年都有天灾人祸,有饥荒,有卖儿卖女。但是,不得不说,乾隆绝对是历代以来赈灾最及时、力度最大的君主,是减免农业税次数最多,金额最大的一朝。

清以前,每个朝代人口最多也就是千万级别,而乾隆60年,人口翻了一倍多,达到了近3亿,我无意去探讨人口增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这确实说明整个社会能养活的人多了。

鲁迅曾说,历史就分两个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每每读到,都觉得言辞犀利,深刻中肯。

可是近来读清史却读出了中间的无奈。康乾盛世之下,如果不做顺民,只有死路一条,其他时候有选择吗?当活着都是一种奢望的时候,还有心想活得是不是有尊严?

出门寒风依旧,与温暖的室内反差太大,乾隆的诗又一次浮上心头:屋里炭烧得火红暖气正足,饭足衣暖后有些愧疚啊,此时想想那些饥寒交迫的人儿,是怎样在茅草屋中唏嘘悲伤……上午共享单车师傅们那些孤寒的背影再一次浮上心头,致敬那些在数九寒天的户外劳动者们……

□文心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