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京腔京韵自多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腔京韵自多情
——记著名作曲家、当代戏歌拓路人姚明
王晓岭与姚明(右) 田文宗 摄
姚明授课 田文宗 摄
 

他是中国音乐界的“小巨人”,开京腔京韵“戏歌”之先河;他是土生土长的关东大汉,却创作了《故乡是北京》《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等北京的“音乐名片”,69载繁华历尽,他始终放不下“紫藤、古槐的四合院”,心心念念地还是那“窝头咸菜就着的一口大碗茶”的京味文化,他就是当代戏歌的开山领路人——姚明。

当1月21日姚明老师去世的消息从多个渠道传出后,许多艺术家纷纷表示哀悼。著名词作家宋青松评价姚明的去世是“中国音乐界的损失,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著名演员六小龄童表示,由于主演《西游记》的缘故,他与姚明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艺情和友情”,姚明的离世是音乐界的一大损失。著名歌唱家刘和刚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送姚明一程。媒体报道了消息后,不少网友也留言表示悼念与不舍,当然也有很多网友直到此刻,才了解到这位创作了如此多耳熟能详作品的中国音乐名家。

京胡开启音乐之门

因为写了不少“戏歌”,很多人都以为姚明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曾经有北京同行开玩笑对他说:“为何我们北京人该干的活儿,却让您这位东北人给包了圆儿?”姚明答道:“你们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一切都太熟了!正像一句唐诗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我从外地来的北京,对这里的一切更新奇敏感。”

姚明是地道的东北汉子,1948年生于辽宁营口。母亲是营口市东北乐器厂的一名工人,所以他比同龄的孩子更早接触音乐。6岁时,他已经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乐器了,家里有很多的京剧唱片,舅舅常常放来听,潜移默化下,京韵文化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姚明。他坦言,之所以后来能写出京味的曲子,与小时候他舅舅带给他的艺术熏陶分不开。

有一次,他与外公上街,突然被一种美妙的音乐声吸引,姚明四处寻找发现是一位卖京胡的商人,叫喊的同时还拉着曲调,姚明当时就被这种与众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吸引住了,非让外公给他买下来,回家后他就学着拉,渐渐地他对京剧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发现自己已对这种音乐有了一种很深的依恋。直到今天,他回忆说,是那把一元钱的京胡为他开启了一扇音乐之门。

1961年,姚明进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上学时,姚明喜欢读老舍和其他“京味儿”作家的文学与戏剧作品,特别是对北京文化情有独钟。

1971年,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姚明成为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员,从此开始了47年的专业音乐之路。作为文工团指挥,姚明用音乐、用军旅歌曲点缀军营文化生活。他谱写的军旅歌曲经常在部队军营里响彻,表现军人及军旅生活,为部队广大战士喜爱。甚至在他第一次来到北京时,听老北京人说话都令他兴奋不已,他觉得北京一切的一切都令他着迷,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新奇。

上世纪70年代末,姚明接触到邓丽君的歌曲,听完之后,他被深深震撼到了。“这是歌吗?这简直是天籁之音。”姚明意识到这世界还有许多他未曾想到也未曾听到的却非常美妙的音乐存在。不久,机缘巧合的姚明开始为一些唱片公司“扒带子”(注:音像制品一般情况下不会同时与总谱发行,这样就给业余演奏或演唱带来了不便,于是当时的唱片公司会找音乐专才,通过听觉辨别能力把港台流行音乐的乐谱记录出来,这就是扒带。)他很快认识并掌握了流行音乐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这也为他今后进行流行音乐创作打下了实践基础。

1985年,姚明被调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从此迈上了专业作曲之路,也与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京剧点亮创作火花

“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唱不够那红墙碧瓦太和殿,道不尽那十里长街卧彩虹。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便觉得甜丝丝,脆生生,京腔京韵自多情……”这首《故乡是北京》由词作家阎肃和作曲家姚明共同完成,也是无数北京70后、80后们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作品中,姚明运用京剧板腔“高拨子”作为音乐素材,恰当地与流行歌曲的创作思维和手段相融合,赋予其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将历史悠久的京味音乐文化提炼和升华,给人以全新的视听效果,这首歌曲也因此成为各大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教材的必选曲目。

其实这首歌的产生源于一次不经意的交谈。1987年,一次姚明在为朋友的乐队改变京剧曲牌的时候认识了中国唱片社的刘磊编辑,刘磊无意中说:“你对京剧这么熟悉,能不能用京剧的曲目写首歌?”姚明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回到团里马上就去找阎肃老师,请他写写北京。歌唱北京的个非常多,咱们能有新的突破么?能超越以前的经典么?阎肃老师提出异议,姚明说:“您就写写北京,写写北京人文,我想用京剧的曲调谱曲。”阎肃老师一听觉得非常新鲜,经过一晚上的推敲,第二天他就把《故乡是北京》的歌词交给了姚明。当女演员安冬在录音间第一次唱出时,在场的所有的人都为之兴奋,连声称好。日后,介乎于歌曲和戏曲之间的一种新形式的“戏歌”,就这样诞生了。

姚明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也常说:“中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唱腔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形式。戏歌是在大量吸取戏曲或曲艺中有特色唱腔基础上,通过作曲家的改编和发展,成为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无论是由歌及戏,还是由戏及歌,都是在观众熟悉适应的形式中加添新质,这对长期形成的歌唱艺术表演形式是一种突破,产生了意外惊奇的审美效应。我非常感谢刘磊老师,是她一语点破梦中人。”

1988年元旦前,阎肃老师要了曲谱推荐给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的导演袁德旺,并得到了袁导的认同,《难忘1988》中央电视台晚会上,当李谷一用她那甜美声音把京腔京味的《故乡是北京》奉献给亿万电视观众,几乎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中国乐坛上一个里程碑,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喜爱。戏歌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为中国歌坛的百花齐放增添了色彩。这一形式也给后来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戏曲音乐文化传统、繁荣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京腔吹散乐坛“西北风”

其实在这首歌出现前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成方圆、杭天琪等歌手演绎的《信天游》《黄土高坡》等西北风歌曲,曾刮遍整个内地流行歌坛。一度成为乐坛创作的风向标,很多音乐人都一股脑地将创作精力投入西北风类型歌曲的创作,整个乐坛似乎又被束缚住了。姚明当时也创作了一些西北风风格的作品,但都得不到流传。苦恼中,姚明意识到创作不能随波逐流,要另辟蹊径,这才有了《故乡是北京》的问世。

《故乡是北京》获得巨大成功后,阎肃和姚明又创作了大家熟悉的歌曲《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这几首京味流行歌曲一经问世,便打破了国内的地域限制红遍大江南北。由于很好地将京剧的行腔和年轻人的通俗歌曲风格相结合,既有戏曲曲调,但同时又是歌曲,“京味儿”、“戏味儿”都很浓,因此戏歌在面世之初也被人们称为“京歌”。

在如今已被载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一课的京歌《唱脸谱》中,特别强调了语言的“京腔”,这也是京剧唱腔的一大特色。平上去入“四声”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比如:第一段“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这一句,到第二段词用的是同样的旋律,歌词是“紫色的天王托宝塔”,到第三段“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这“马”(Ma)、“塔”(ta)和“瓦”(wa)用的都是上声,如果改用别的声腔就别扭了。特别是句尾的音,一定要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否则就不是地道的北京味,这也体现了“京歌”用字、用音讲究之处。

“那时候也没想到什么好的题材,我就天天跑阎老家去喝茶,侃大山。”姚明在《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节目“阎肃专场”上回忆当时找到阎老,琢磨着“再接再厉”的情景。有一天,喝茶喝到一半,阎老灵感就来了,他说:“欸,大碗茶呀!”阎老很快把词写好,还给姚明朗诵起来。在两人一拍即合、一唱一和的默契下,这首接地气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很快便诞生了。创作中,姚明将我国的传统曲艺元素巧妙融入到歌曲之中,反映一代人的思乡情结。演唱者杭天琪曾回忆:“这首歌带有京韵大鼓的味道,我从小生长在北京,也很喜欢戏曲元素。记得在初次演唱时,阎肃和姚刚老师就陪在我身边,他们指导我演唱时要带着戏曲的韵味,歌曲传达出的老北京韵味让我热血沸腾……”

京歌的成功让北京音乐在“西北风”、西方摇滚乐、港台流行音乐三足鼎立的年代,创造了不小的乐坛奇迹,也带动了一大批京味新作的问世。

而在姚明看来京歌的出现和繁荣是必然的。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并且在群众中已有厚实的普及基础,运用北京方言演唱的京韵大鼓又与歌曲普通话演唱有着相近的韵味,运用好这两种戏曲、曲艺音乐,作品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戏曲博大精深,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戏歌就是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让古腔古韵展现出现代的风采。实践也证明了戏歌那种韵味和时代感,在提升流行歌曲品位的同时,更可以促进戏曲的复兴。

京歌前行喜伴忧

作品的成功并未给姚明带来人们想象中的名利双收。在相关法律不健全的年代,姚明创作的版权从来都没有受到保护。他坦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广泛传播感到高兴,但同时也为版权现状感到担忧。“歌手唱红一首歌,就可以反复唱上千万遍,越唱越红;反之作曲家写一首歌出来,再写一首相同的就会被骂,就被舆论批评什么江郎才尽、重复自己。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曲家创作一首好歌出来,都还不一定能拿到最基本的报酬”。

姚明坦言,中国作曲家们一直面临创作和版权的种种困境,就算已经写了很多首有名的歌,出去别人还是记不住。特别是他的遭遇最为“搞笑”,别人常常会问:“姚明?就是打篮球那个吧?没听说他写歌啊?”

不平衡时,姚明总会拿自个调侃——“远看是个大敦敦儿、近看是个闹鬼的、仔细一看是个作曲的”。但在创作实践中,姚明始终不曾放弃探索以京歌为代表的当代戏歌发展新路。近年来,他还创作了一批像《鼓颂》《梦北京》《平安大道》《我的中华》《情洒京西》《粉墨情缘》这类的作品。2010年,姚明从20余年创作的千余首歌曲中精选了200首歌曲结集出版了《姚明歌曲作品选》,里面收录了不少京歌作品,这是一本集姚明20余年作曲之大成,汇新时代生活之交响的作品选。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的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为该选集的题词是:“京腔京韵自多情,乡音乡情中国风”。作为中国戏歌开山领路人,姚明说,“戏歌”的广受欢迎是民族民间音乐现代化的体现,也是一种必然。

京韵何止曲谱间

姚明在中国戏歌领域收获颇丰,而他在歌词等艺术创作方面,他同样佳作无数。据姚明介绍,在沈阳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他虽然学的是音乐,但也很爱好文学,算是“文学青年”,时不时地舞文弄墨。从事专业作曲后,尤其受到一些“伯乐”般的影视导演和制片人的邀约,连词带曲便来了个“一勺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他为电视剧《西游记》续集创作的主题音乐,除了片尾曲依旧采用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外,其他新创作歌曲的词曲均由姚明创作。如《通天大道宽又阔》为名著添上了新时代的曲风;《就这样走》《伴君常开花一朵》,惆怅柔情尽含于内;《看我跃马扬鞭》道尽西天取经一路艰辛;而《庄严我神州大地》更是佛的颂歌。在他的歌曲创作理念里,对于语言风格的把握是第一位的,歌曲旋律与歌词韵律要融为一体。姚明作为一个极具语言天赋的人。他本人对语言风格很敏感,对语言特色的把握能力很强,他模仿各地方言、模仿一些著名人士的语言特色唯妙唯肖。除了歌词写作之外,他还尝试剧本创作。

此外,姚明从小就有油画基础,中途因为搞音乐荒废了很多年。他认为音乐和美术这两个艺术门类其实是有着共通之处的,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触类旁通。创作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时候,许多情景和画面在他脑海里浮现,所以他要把它们画下来,专门画自己写过的歌曲,为自己的作品作画。在一年的东盟书画交流展上,姚明的美术作品在交流展上亮相,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媒体说,他的作品将油画和中国画结合,将歌曲入画,把地道的“京味儿”画了出来。

多才多艺的姚明老师走了。但他开创的京歌作品却早已将他与北京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更将他对京腔京韵不尽的爱永远地凝结下来,再由后人传唱下去。正如歌中所唱:

又见红墙碧瓦

高高的前门

几回梦里想着它

岁月风雨

无情任吹打

却见它更显得那英姿挺拔

……

记者手记

感谢著名词作家宋青松老师的介绍,记者才有幸接触到了姚明老师。彼时,姚明老师已经身患癌症,处于术后调养阶段。记者不忍过分打扰,仅与姚明老师电话短暂交流,约定择日再登门专访。

然而也许是天意,记者始终未曾找到合适的机会约定下一次采访。谁能想到仅仅4个月,记者再次得到的,却是姚明老师去世的消息!

悲痛之余,记者内心的懊恼无法言说。1月23日参加完姚明老师的告别式,手机热搜的却都是一些明星情变之类的八卦狗血。记者虽能力有限,但还想做点什么,以告慰这位低调却用创作影响了一代人的优秀艺术家,也是在告慰自己内心无尽的遗憾。记者思索行文之际,耳边还仿佛回响起姚明老师爽朗达观的言语,以及那一曲曲曾伴随着听众成长的京歌名作。

斯人已去,京歌长存!仅以此文怀念这位怀揣不坠京味情结的作曲家。

编者按:

空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一级作曲家姚明,是中国当代戏歌的开山领路人,其众多作品家喻户晓,久传不衰。令人痛惜的是,1月21日下午3点44分,作曲家姚明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69岁。11月23日上午,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著名作曲家付林对姚明的逝世感到无比痛心,在微博回忆起与“姚明老弟”的点滴交集,他用“寒彻心扉”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并写下“天佑姚明,你的故乡是北京”送别昔日的好友。本期足迹栏目,我们将探寻作曲家姚明与北京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本报记者 李睦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