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企业年金让职工的“钱袋子”更充实
“需要让座请叫我”背后的道德自觉
“医托”上地铁 倒逼相关立法加速
医保成了“唐僧肉” 护驾须靠“金箍棒”
黑房屋中介
为电台“职场减压室”点赞
“道路避让古树” 不能只靠施工方自觉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托”上地铁 倒逼相关立法加速

 

前不久,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天安门站派出所的民警发现,在辖区地铁1号线的东单站出现了一伙奇怪的人,他们不停地与过往乘客搭讪,不时会有本来要出站的乘客和他们结伴乘地铁离开。究竟这伙人在干什么?北京晨报记者跟随民警去一探究竟,原来这些人都是“医托”,专门在地铁站寻找患者以及家属,伺机诈骗。(12月25日《北京晨报》)

在趋利的作用下,不良“医托”现象在社会上日益猖獗,严重损害社会道德底线及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特别是,“医托”的阵营,已由医院及周边,转战至地铁等公交场所,手段更加隐蔽。如何才能从根本对“医托”实施精准打击,让百姓免受其害,成为一个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某诊所,患者花费1万元,“医托”拿走7千元,如此高的利润,导致非法诊所与“医托”狼狈为奸。可见,“医托”忽悠病人,等于谋财害命,必须坚决、持久地打击。首先,地方政府应以患者利益为中心,以保护医患双方权益为重点,拿出具体的执行方案,各部门之间应该做到职责分明,配合协调,形成执法合力,大力规范、净化医疗市场。特别是,“医托”上地铁,倒逼相关立法加速。换言之,要从根本上解决“医托”问题,还须从相关法律入手。目前,我国关于惩罚“医托”的法律尚为空白,即使有证据将“医托”绳之以法,也无法可依,形成了“抓了放、放了抓”的恶性循环。因此,立法是目前的关键,填补法律这部分的空缺,让执法人员在办案时有法可依,才是铲除“医托”毒瘤的利剑。相关部门要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意识,建立反馈机制,并形成合力,追究涉案单位及人员的法律责任。比如,对于非法雇佣“医托”的医院、诊所,应严厉查处,直至吊证取缔。□汪昌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