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家门口停车更智能更舒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7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位共享 价格引导
让家门口停车更智能更舒心

 

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人。找车位的苦恼、争车位的烦心,让不少人体会到家门口停车的不易。怎么才能让小区停车变得更舒心?对此,相关部门正在尝试探索更多的解决办法。北京市将通过立法让公共建筑区域停车位实现开放共享,并引导其价格下降到市民可接受范围。市民盼望家门口停车更智能。

【调查】

停车难 车位缺口仍有129万

经过历时近两年的普查,由市交通委牵头组织的北京市停车资源普查报告于今年8月发布。根据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城镇地区停车位总量382万,夜间停车需求384万,总体来看,夜间停车供需总量相当。但是,停车资源供给矛盾主要体现在局部区域不平衡和停车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上。

停车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在调查中,围绕这个问题不少人口中都会提到“难”这个字。“真是太难啦,停个车费的脑细胞不亚于一场考试。”家住南三环的市民刘莹无奈地说。

刘莹居住的小区共有居民楼13栋,其中既有高达22层的塔楼也有6层的板楼。“人口密度相当大,不仅人多,车也不少。”刘莹介绍,“以我居住的这栋楼举例,我住的一层8户,6户都有车,其中有的家还有两辆车。但是小区的停车位却不足,固定的车位有限,剩下的用户只能打游击一般见缝插针。”

小花园、人行道旁、墙根底下、树坑旁边……因为没有固定车位,刘莹停车的地方几乎遍布小区的任何地方。“车技是练出来了,说句玩笑话智商也开发不少。”刘莹苦笑道,“但是即便是这么绞尽脑汁的停车,还是会遭遇找不到停车位的苦恼。”

刘莹回忆,一次她加班晚回家两个小时,没想到绕遍小区还是没找到能停车的地方。“没办法,只能堵在小花园的中间,前后左右都是车,留了挪车电话,随时准备着。”没出刘莹所料,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有邻居还是打电话让她挪车了。“真心希望小区的停车位能够更多些,设置能够更合理些。”

根据普查报告,通俗地说就是,具体街道、居民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和平房区等停车资源紧张的同时,却存在大量公共建筑车位空闲的情况。居住车位失衡缺口达129万,其中三环内严重缺位区占比达84%,五环内没有车位充足区。

记者了解到,129万的缺口不是由居住区夜间停车需求总量320万与居住区内车位数219万直接相减得到的,而是按照不跨区域共享的原则,计算每一个居住区及周边道路上夜间停车数量与居住区车位之差,再累加而成。

在空间分布上,停车位资源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停车位资源主要集中在五环内,共有车位205万个,约占全市车位总数的54%。

从类型来看,车位主要集中在居住区,占57%;公建类车位147万个,占39%。这两类之和占比超过总量的95%。

【声音】

小区停车还需更多智慧元素

遭遇停车难,不少人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现在街上路侧停车相对容易很多,但是家门口的停车难问题还是得不到有效解决。”市民李京说,“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老旧小区的停车规划还存在一定问题。”

李京介绍,他居住的小区停车位标准是固定车位一个月150元,临时车位一个月100元。“价格还算合理,但是在位置设置上却缺少智慧元素,换句话说没有合理的布局。”李京说,“最初固定车位就是找一些相对比较容易停车的位置,管理员划上线就算是个固定车位。之后固定车位越来越多,车也越来越多。管理员发现实在不能都划上固定车位,就不再出售。但是临时停车的车却越来越多,而且有的车主并不住在本小区,也可以办理临时停车证,造成现在小区几乎无处停车的窘境。”

李京建议,在老旧小区停车上需要进行整体规划。“不是简单地拍拍脑门就做,还是要做调查,引进更为科学的设备,比如在商场停车时都会有个电子显示屏,显示还有多少剩余车位。这种做法是不是可以稍加改进,应用到小区停车上。”

关于李京提到的老旧小区智能停车的问题,也有一些地方开展相应的尝试。据了解,做法主要体现在车位规划、收费标准和停车管理这几点上。比如,将小区的出入口更换了智能道闸管理系统,实现业主车辆的自动识别出入和外部车辆的自动结算。通过对居民楼周边空地的系统规划,新增车位。还有安装智能地锁,通过程序设定实现各区居民在自己单元楼附近就近停车,无需在各区之间开车寻找车位和互相抢占车位。

在对外来车辆如何收费的问题上,实行居民车辆、经常出入小区探访直系亲属车辆、外部临停车辆分类识别和计价的方式。完成停车智能改造,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实现对各个区域车位的动态分享。

【破解】

公共建筑车位有条件应开放

为解决停车难题,本市交通部门做了深入尝试和研究。此前,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透露,北京市将通过立法让公共建筑区域停车位实现开放共享,并引导其价格下降到市民可接受范围。

周正宇表示,“立法会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和单位的停车都是公共资源,应当共享。通过立法,充分释放既有资源。把既有资源利用好,也是未来的主要出路。未来5到10年,北京市的停车位问题会得到较好的缓解。”

正是如此,在上周刚刚闭幕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审议了《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草案三次审议稿)》。三审稿对解决居住停车难的问题给出了更加详细的解决思路。

本市停车难主要表现在居住停车位不足,停车资源结构性失衡,中心城区供需差距大。三审稿中,对于解决居住停车问题的思路更为清晰,提出,居住小区首先应当按照泊位配建标准、规划指标配建机动车停车设施。在居住停车配建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条例规定了七种方式进行补充。包括居住区内部挖潜,周边单位错时共享,独立建设,利用临时闲置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平面停车设施进行立体化改造,设置路侧临时居住停车路段和泊位等。

其中,周边单位错时共享上的变化最惹人关注。三审稿中提出,公共建筑的停车设施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应当向社会开放,并实行有偿使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认为,按照市交通委的有关调研,目前各类停车资源夜间利用并不充分,居住区的车位利用基本饱和或严重不足,公共建筑的车位利用仍有空间。

首都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张一平表示,停车位“错时共享”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如何把公共建筑和驻区单位的停车位,在节假日和上下班以外的时间利用起来,实际上有很多街道和居委会都做出了很成功的尝试,比如三里屯街道白家庄西里社区,就是主动和驻区单位进行合作联系,与交管部门、综治办共同行动,形成一个流动式的、共享式的停车模式,也采取一些有偿使用的办法。其实这其中各级发改委的收费管理部门,还应该进行一些现场的认定,包括费用认定和票据管理,即把它们纳入相应的正规停车场的管理。”

本市拟为居住停车位“定价”

此外,《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草案三次审议稿)》中对停车定价和收费的条款进行了完善,明确停车价格机制应体现中心城区高于周边的原则。拟规定:“本市对驻车换乘停车设施和道路停车实行政府定价,道路停车收费应当按照城市中心区域高于外围区域、重点区域高于非重点区域、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的原则确定,并根据高于周边非道路停车收费价格的原则动态调节。”

同时,“本市对其他停车设施实行市场调节价,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服务条件、供求关系等因素自主定价。”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市民关心的家门口停车如何收费的问题,有的委员和代表提出,居住停车价格具有民生性质,应当以满足当地居民停车需求为重点予以考虑。据此,拟增加规定:“本市逐步建立居住停车区域认证机制,停车人在划定的居住停车范围内停车,可以按照居住停车价格付费。”据了解,居住停车价格仅限于居住在该区域内的居民享有。

□本报记者 盛丽 周美玉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