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与安全隐患较劲的工匠发明家
王铁军:舍己为人 勇救三名落水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6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安全隐患较劲的工匠发明家
——记燃气集团三分公司运行维护二所安全员刘慧权
 

清晨,公路和街道上还没那么熙熙攘攘,北京燃气集团三分公司运行维护二所的职工们早已整装待发。早已是“燃气集团内训师”和“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的刘慧权照例一早来到单位,换上工作服,坐上工程车,按照已经计划好的工作流程,开始了一天的任务。刘慧权是所里的安全员,2017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称号。

接近30年的工作生涯,刘慧权和“安全”二字较上了劲。风吹日晒、雨雪交加,处处都有他检修的身影;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时间的打磨没有让他退缩半步。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发散思维、推陈出新,将一个又一个新方法和新发明应用到各个环节;对自己从来都不满足的他带头学习、传道授业,让更多的职工在业务上更上一层楼。

时刻善于学习的安全卫士

记者跟随刘慧权的班组来到一所位于小区内的调压站,干净整洁的调压站内,各类仪表和设施清晰可见。刘慧权十分娴熟地向记者介绍每种设施的名称和功能、各类仪表的检测方法、正规细致的检测维修流程以及如何及时发现风险并解决问题。“我的岗位是安全管理岗,时刻保证用气安全是我的职责,所以在业务上我必须做到炉火纯青。”

刘慧权在工作中十分重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他认为不断地学习能让他时刻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实践去完善自己,积累丰富的安全生产经验。在对己的严格要求下,小到调压器零件的规格,大到抢修工作的组织,他都能按要求一字不差地说出来。有些规范并非一成不变,刘慧权还必须时刻查阅书籍和资料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保证万无一失。

安全督察是安全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在生产作业现场、施工配合现场和紧急抢修现场,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总能看到刘慧权的身影。“不管是临时接到的紧急抢修业务,还是在工地的施工配合,安全员的工作都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说。

“例如,有时和用户打交道,涉及到一些违章建筑等问题,你和他们说了他们未必会当一回事,所以必须经常检查、反复交涉,直到符合安全标准为止。”作为管理人员,刘慧权不仅能及时指导班组开展工作,协调各班组间的问题,还能将班组工作情况第一时间向所里反馈,推进各项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成为了领导的“左膀右臂”。

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大工匠

在2015年“调压工技能大赛”中,运行维护二所职工顺利入围燃气20强;同年的“北京市市政市容系统第四届有限空间作业比武大赛”中,刘慧权带队荣获大赛优秀奖;在市级有限空间技能总决赛中,运行维护二所的精兵强将荣获了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些荣誉的获得,跟刘慧权的细心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一次,在对职工进行调压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刘慧权发现模拟调压实操基地设备与技能大赛设备不同,提出了对所调压培训基地进行配套改造的合理化建议,使其更有利于职工培训,提高了职工技能水平,提高了大赛成绩。

2009年6月初,刘慧权被聘为燃气学院客座实操高级讲师、北京市技能大赛高级裁判和学院高级考评员,走上了为燃气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从2011年开始,所里一线职工的培训工作全部由刘慧权负责,从调压到管线,他每年培训考核侧重点都不尽相同,不断修复职工技术薄弱环节。

刘慧权工作室成立以来,他更是紧密结合每年的劳动竞赛主题,提前制定培训计划,全面培养职工的综合素质。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运行二所在每年的技能大赛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只有大家的能力提升了,工作才能有效开展。”所以,刘慧权经常在工作之余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同专业、跨行业地带头学习新知识。2015年,他组织职工前往高压公司大兴北高压B站,与高压公司管片班长进行学习交流,提高了职工对上游燃气输配方式的认识,培养了学员的管理创新意识。2016年,他带领一线职工来到北京地铁运营三分公司高国栋创新工作室参观学习,让职工触类旁通地学习到创新工作室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得到很多启发。

用创新带动效率的发明家

方便职工携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直埋闸井截门开关通用扳手;增加了施工方式、压力级制、保护措施等八项内容,实现班组和所部两级对施工配合监护的《施工配合现场监护单》……凝结了刘慧权的心血的一项一项创新发明,将“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工作中,刘慧权有思路、有想法,考虑问题细致严谨,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了诸多突破。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紧密围绕所部主营业务开展研发创新。“创新来源于实践,是我们不满足于当前的工作方法或效率,谋求改善的新思路,所以创新来源于工作中千百次的实际体会,根本不是说说那样简单。”刘慧权介绍,通用扳手研发成功之前,他整合了各种规格的塑料和钢质截门,工作量很大,十分有难度。而他增添了内容的安全监护单,也是经过无数次观察和实践的成果。

“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我们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这些新发明必须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帮助,那才是硬道理。”刘慧权始终坚信只有创新才能带动企业更好发展,所以在工作中他十分重视培养职工创新能力,强化职工的创新意识。

针对以前抢修方案比较繁琐的问题,刘慧权与学员重新制作了现场抢修综合大方案,添加了现场概况、危险源辨识、抢修作业中发生的应急救援方案等内容,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针对数据台账多储存在电脑中,无法立刻准确地提供最小控压单元、站箱负荷表、管线台账、站箱井台账等数据的问题,刘慧权与学员经过反复尝试,最终实现了在工作中可以随时准确查看站箱负荷表、管线台账等数据的效果,并且能随时随地修改或完善这些数据,使工作开展起来更加连贯。

在学员的眼里,刘慧权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岗位上不断强化业务、谋求创新,这位深深扎根在基层的“工匠”发明家也在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用乐于助人、迎难而上的实际行动,感召和带动周围更多的职工进步和发展。

□本报实习记者 赵思远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