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文明新风吹散丧葬歪风
非遗,只有走进百姓生活才能延续
清明节加班费 莫成“纸上画饼”
“重奖见义勇为” 当成扬善风向标
收费陷阱
化解“专利泛滥”需要考核质量
治理“僵尸车” 需要多管齐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4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文明新风吹散丧葬歪风

 

要想遏制民间丧葬“发热”,还是要从破除丧葬陋习、宣传文明殡葬着手。政府要坚持向民众普及现代文明意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理性认知殡葬文化,打破民间忌讳谈论死亡的旧思维,引导民众养成立生前遗嘱的习惯,倡导厚养薄葬。

一场丧礼,3天宴席吃掉16万元;一些殡葬商家巧立名目,甚至还烧“纸二奶”“纸品牌护肤品”等;一些“白事先生”殡葬服务一条龙,“想怎么玩儿怎么玩,包满意”……在一些地方,丧葬奢侈攀比的情况严重,一些殡葬从业者趁机诱导煽风,助推歪风借机敛财,导致很多家庭因丧致贫。这是记者近日在全国多地采访了解到的。(4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

丧葬奢侈之风由来已久,主要是部分农村及偏远地区,传统观念较重,仍然延续着厚葬逝者、大操大办的做法。而且,有些地方出现盲目攀比的情况,部分人没有考虑到自家的实际经济状况,硬撑着办“高标准”丧葬,花钱如流水,规模宏大,一场“白事”甚至花掉十年收入,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还有人为办场体面的丧事,不被人在背后说闲话,宁可咬牙借债操办,已然偏离了丧葬本义,这不是在为逝者办的,而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从殡葬产业链来看,丧葬奢侈攀比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殡葬从业者,诸如演艺乐队、酒席代办、“白托”、殡葬用品事件等,都在大操大办里获益匪浅,以致成为厚葬之风的鼓吹手,巧舌如簧诱导消费者。民间丧葬“发热”不仅社会影响不好,阻碍文明殡葬改革进程,也抬高了民众的殡葬成本,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却只有少部分人从中获益,显然是弊大于利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殡葬移风易俗,节俭办丧,厚养薄葬,体现文明风尚,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规范殡葬服务、体现为民惠民、推行绿色殡葬、肃清行规行风的政策措施。可是,由上至下的殡葬改革,推进难度非常大,部分地方的传统落后观念太顽固,加上商家推波助澜,导致丧葬奢侈歪风陋习长期屹立不倒。

改变一时的行为很容易,但改变人的意识很难。特别是传统殡葬观念,已经延续千年之久,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很难一蹴而就,不可寄希望于喊口号、拉横幅。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工作,坚持宣传文明殡葬新风气,让民众认识到奢侈厚葬的弊端,逐步扭转根深蒂固的落后殡葬观念。

可见,要想遏制民间丧葬“发热”,还是要从破除丧葬陋习、宣传文明殡葬着手。政府要坚持向民众普及现代文明意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理性认知殡葬文化,打破民间忌讳谈论死亡的旧思维,引导民众养成立生前遗嘱的习惯,倡导厚养薄葬。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殡葬费用的补贴,给予文明殡葬行为减免相关费用,通过经济杠杆引导民间节俭丧葬。

□江德斌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