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垃圾分类究竟卡在哪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3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施跟不上 环保意识不强 运输混装
垃圾分类究竟卡在哪里?

 

前不久,通州区551家单位将实施垃圾强制分类,重点以餐厨垃圾为主要分类对象,公共机构条件允许可建设“智慧”分类设施。对于垃圾分类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由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设备跟不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垃圾运输过程的混装现象严重等问题。对此,市政协委员建议分部门管理的垃圾收储运烧各环节,要协同精细化管理,城管委要尽快统筹推进。

【调查】 小区分类设施跟不上

“没有垃圾分类桶,只能乱扔了。”提到垃圾分类,一些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市民李靖家住在南三环附近,2000年她搬到这里。虽然小区的环境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对于垃圾回收的方式,李靖却表示没有太大的改观。

“记得最早住平房时,垃圾桶都是一个院子各家准备一个。每天都是定点来胡同收垃圾,也就没有什么分类不分类的情况。”李靖回忆,大概上世纪90年代,她姥姥家住进楼房,垃圾也都是通过垃圾道处理的。“特别不卫生,之后楼房的垃圾道不让使用了,改为设置垃圾桶,但是我们所在的小区各楼门只有一个垃圾桶,却没有设置分类设施。”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位市民,他们都提到自己所在的小区并没有安装垃圾分类设备。据了解,北京市自2010年开始新一轮的垃圾分类推广后,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数量有所增加。虽然试点小区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李靖所提到的垃圾分类设施跟不上的现象,并不在少数。

“很多老旧小区都没有配备分类垃圾桶。”家住右安门的张女士抱怨,“要想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首先要有相应的垃圾桶。而这个设备一般在新建小区或者是高档住宅能见到。在不少老旧小区里还是个稀罕物。”张女士表示,她很支持实行垃圾分类。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老旧小区能够配备这些设施。

市民环保意识不强

从2000年6月起,我国在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北京也从2010年起开始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尽管垃圾分类开展多年,但是人们对此意识还仍显不足。

“我家小区是有垃圾分类桶的,但这个设备也仅仅是放在楼门口而已。”家住大兴的孙琳表示,不少人的环保意识不强,更多的人从源头就没有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即便是小区有垃圾分类桶,但是各家各户还是只在厨房准备一个垃圾桶,然后各类垃圾混装。”

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即便是市民做好了垃圾分类工作,但在其他环节还是会遭遇混装的窘境。“小区中的一些负责垃圾清运的人员并没有按照分类来清运垃圾,往往是一股脑地装进一个垃圾车中。”家住洋桥的周伟说,“还有一些收废品的人,也会乱掏垃圾桶,将垃圾分类弄乱。还是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2010年北京市印发《关于在全市600个试点小区建立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的指导意见》,提出从2010年5月起至12月底,在全市600个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完成建立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大力宣传和普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方法知晓率及垃圾正确投放率。

《指导意见》提出了指导员招募条件:全市600个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每个小区都要建立一支“绿袖标”指导员队伍,统一培训,持证上岗。

【做法】

“绿馨小屋”推行源头垃圾分类

上个月,朝阳区劲松街道率先启动垃圾分类“两网合一”试点,将再生资源回收和垃圾清运两套系统整合并轨,避免垃圾混放混运。在首个试点的农光里中社区,居民可把自家的报纸、塑料瓶和果皮菜叶分类交给社区的“绿馨小屋”和垃圾分类收集车,其他没用的垃圾再投进社区垃圾桶。

一大早儿,就陆续有居民拎着垃圾来到社区里的“绿馨小屋”。“扔垃圾,换积分。”下楼遛狗、顺便扔垃圾是李大妈每天早晨必做的事情。“一袋是厨余垃圾,一袋是其他垃圾,这两袋都能换积分。”李大妈把垃圾放到称重台、刷卡、积分,两分钟的时间,这两包垃圾就“卖”给了“绿馨小屋”,李大妈的积分卡又多了两分。

除了厨余垃圾,易拉罐、旧报纸、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也能卖给小屋。“绿馨小屋”的工作人员介绍,一公斤厨余垃圾可积1分,一公斤废报纸可积5分,200分大约相当于15元钱,居民可以拿积分兑换卷纸、洗手液等生活用品。

劲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光里中社区共有16栋楼,散落着7座“绿馨小屋”,4辆移动垃圾收集车也会在居民楼之间定时巡逻,居民招手即停。

每天,光是厨余垃圾就能收集近两吨。“有了‘绿馨小屋’和垃圾分类收集车解决了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难题,这说明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回收这两大系统‘两网合一’,可以从源头上做到垃圾分类。”

【建议】

垃圾收储运烧实现精细化管理

市政协委员、人大经济学院教授彭丽红从2008年开始关注垃圾分类问题,近年来陆续在海淀区政协、市政协提出提案,多次调研高校环境学院、市环保局、市城管委、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高安屯清洁焚烧中心,了解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情况。

目前,北京每天人均产生垃圾1公斤多,但北京垃圾焚烧能力不足。而且,北京并不是所有区都有自己的垃圾处理中心。根据统计,2015年北京市已建起6座堆肥厂,生化处理能力达到每天5400吨,占到生活垃圾总量的四分之一,但厨余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一半以上。

彭丽红认为,目前垃圾运输存在问题,使分类失去意义。很多时候大家会看到,尽管居民们将垃圾分门别类装好、放置于用颜色区别的垃圾桶中,可一辆回收车驶来,不管你是厨余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通通往一个垃圾车上装,原本做好的分类垃圾又混为一处。“这无疑是在给居民坚持垃圾分类泼冷水。”

对此,彭丽红建议,分部门管理的垃圾收储运烧各环节,要协同精细化管理,城管委要尽快统筹推进。此外,垃圾回收的队伍在人口疏解中相对不足,回收企业运转困难,急需政府财力支持,稳定和扩大收集力量,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

年初的北京市“两会”上,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也提出建议,建议区级政府建立垃圾精细化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不可回收物的数据采集统计体系,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民盟市委提出,按垃圾分类责任单位为对象,重点采集三组数据:再生资源交正规回收渠道量;分类达标厨余垃圾产生量;不可回收物(混装垃圾)产生量。通过建立以上数据统计体系,实施量化评价管理,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的责任落到实处。

要建立良好的生态文明宣传引导体系及规范化的资源回收运行机制,最终引导居民形成正确分类处理再生资源和厨余垃圾的好习惯。

这项工作的注意力应该聚焦在“产废者”身上,而不是“物”上。要建立与居民的沟通渠道,简化宣传沟通内容,让居民容易明白,容易做到。

同时,建议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运行系统为依托,利用再生资源互联网运行平台及上门回收服务方式针对居民实施厨余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运行的居民区实施网点运行与厨余垃圾分类宣传指导结合的垃圾减量化管理模式。通过宣传沟通改变居民不正确的行为方式,使居民养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正确看待废弃物,正确处置废弃物的文明习惯。

□本报记者 盛丽 孙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