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要最大限度保障快递员的权利
“爱心拐棍”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打赏主播 不能如此疯狂
减少恶意无效报警 依法严惩应成常态
“抓老赖”
惩“讹”才能扬“善”
用到位的管理措施 引导单车文明出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惩“讹”才能扬“善”

 

河南固始的胡鹏飞路遇老人翻车上前帮忙,却反遭诬赖。民警通过监控还原了事件真相,对老人进行了批评。胡鹏飞表示,自己不后悔,下次遇到这种事,还会帮助别人。(2月25日央广网)

小胡遭遇的,正是近些年屡次被热议的“扶不扶”难题。好心扶起他人却被诬陷肇事的情况虽然谈不上频繁发生,但只要出现一次,就会引来全社会的“道德反思 ”,如果做好人要承受很大的风险,那么原本简单的举手之劳就会成为道德纠结。网上曾经有一个扶人诀,就是遇到有人摔倒,先拍照再扶人,或者索性视频全程,然而,事故发生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搞得这么“程序化”,其实已经背离了社会应有的信任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就要承担起维护社会道德的责任。如果扶人者与被扶者存在争议且事实不明的,就要秉承“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从法律渠道解决问题。即使法律裁决无法还原客观事实,但是在法治的框架下,依据法律事实并作出裁决,也是一个成熟文明社会应有的准则。

此外,这些年来,社会之所以总被这一问题纠结,很大程度上就是法律没有真正站出来为这些“好人”撑腰,甚至出于同情弱者,还主动去为所谓的道德站台。固然,对本已受伤的人进行处罚,有些人似乎有些于心不忍。然而,如果讹人者总是能够及时被惩处,在大快人心的同时,还会大大坚定人们做好事的决心。唯其如此,也才能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让社会公德得到最好的守护。

□祝建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