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情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镜头后的 长城文化大工匠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镜头后的 长城文化大工匠
——草根长城摄影大咖高和平
 

在密云溪翁庄镇987艺术区的一个展厅里,数十幅“巨幅”长城摄影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当记者第一次走进展厅时,就被眼前的一幅名叫《长城云海》的作品震住了。这是一幅长10米,宽2.2米的巨幅摄影作品,超过180度视角地展示了长城的雄伟壮阔。就在巨幅长城摄影作品前,记者也见到了它的创作者——高和平。

1952年出生的高和平是典型的农家子弟,后走进工厂当工人,也承包过工程,做过生意,他从事的任何一个职业,都跟摄影没有太多联系。“小的时候我就住在长城脚下,它就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高和平告诉记者,他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拿起相机拍摄长城的。

“长城的长是它气势磅礴的表现,非要把它装在相机的小框里,怎么看怎么别扭。它应该像长卷一样,连绵展开,多角度地展现长城。”有了这个想法后,高和平用120、4×5胶片相机将4张底片连接起来的办法拍摄,实现180度甚至360度长城巨幅拍摄。

就拿《长城云海》这幅作品来说,是高和平拍摄金山岭长城10年的产物。“巨幅摄影作品要求每一个角度都要算计好曝光和构图,稍有疏忽就会功亏一篑。”这幅《长城云海》是从上万张照片里挑选出来的。

为了拍摄长城,高和平几乎住在长城边上,一有空就背着相机上山,金山岭长城、古北口长城、司马台长城等地,他几乎走了个遍。在高和平的作品中不难看出,长城四季风景如画,而他就是这画的记录者。

在高和平的作品中,雾、雪、云、霞等背景下的长城美景可以尽收眼底。但并不是每次拍摄都这么顺利。“有的时候,费了半天的力气,登上山顶,却因天象、光线或角度不够理想,我连相机包都没打开,就扫兴而归了。”高和平说,这20年的长城摄影之路,他损坏更新了好几台设备。拍摄的胶片、底片,一两个人搬也搬不动,登山鞋也磨破了十几双,徒步登山累计超过四万公里……

在高和平镜头下的长城,雄奇壮阔、气势磅礴,无数敌楼、敌台、烽燧,马道、障墙都在他的镜头下展现出岁月沧桑的壮美。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高和平用二十年,用心去拍摄长城,展现长城,难道他这把宝剑还不够锋利吗?

现如今的高和平依然会去登山拍摄,虽然较之以前,次数少了很多,但对长城的情,他却怎么都放不下。“直到我走不动了,拿不动相机了,我才会停下脚步。”高和平说,“长城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种家国情怀。”在高和平的巨幅长城摄影作品展厅内,还有整整一面墙,用来展示长城的历史发展,各个朝代修建长城的位置、时代背景等等。这里也成为了青少年了解长城文化的教育基地之一。

前不久,高和平还应邀参与了2016联合国世界发展峰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长城主题摄影作品展。“带着自己的巨幅长城摄影作品走出国门,向世人展示长城的魅力,我倍感骄傲。”高和平笑着说,“我愿意成为长城文化的传播者,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角度展示长城的魅力,就如同四季更替下的长城一般,坚定、挺拔。”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