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街婆婆
八十年代的 文艺青年
温暖的汤婆子
新年第一天,“见到”敬一丹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十年代的 文艺青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很流行把工作服当“喝茶的衣裳”穿,这是从建国初期就传承下来的“艰苦朴素”的老传统。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那时候还很穷。一件用“劳动布”做的工作服,一般要走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历程,等到真正用来当“工装”穿的时候,它已经打了很多补丁,洗得发白了。不过,当时大家都穿着工作服出入社交场合,谁也没觉得丢面子。

这是1982年12月,我在“二七大罢工”纪念塔前的留影。瞧我这身行头,在当时绝对帅得一塌糊涂:那老棉袄就是我们勘探队发的棉工作服,棉袄领子上是我姐姐用毛线镶的边儿,就是这么一小块毛线领子,一下子提高了老棉袄的档次。我戴的那白手套也是劳保用品,是棉线的,里面还衬着一副法兰绒的棉手套。

那时我在勘探队队部机关工作,经常下基层工地参加劳动,每次参加劳动都要发一副白手套当福利。新手套我舍不得戴,就攒着,攒多了给我姐姐。姐姐就把这些白线手套一只只的拆掉,团成线球儿,然后再织成线衣线裤,全家人都有份儿。

我的“高领毛衣”你注意没有?它虽然从棉袄领子里露出了那么一点边儿,在当时可绝对“洋气”啊。那时候看阿尔巴尼亚电影比较多,电影里的年轻人都穿高领毛衣,真是帅极了!看得多了,心灵手巧的中国姑娘就学会了织这种被称作“阿尔巴尼亚针”的高领毛衣。

我身上背的那个包是当时最流行的“马桶包”,那可是时尚青年的一个标志,包里还有几本文学杂志。我那时候正做着“文学梦”,经常写那种一行一行被称作“诗歌”的文字。瞧我那眼神儿,对未来是多么憧憬啊;瞧我那头刺楞楞的黑发,多么朝气蓬勃热爱生活啊,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多有文艺范儿”呀!那年我才19岁,真不知道发愁的滋味。

□高伟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