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 盘活土地引来“高精尖”
把公司当成家 工作会变得更有意义
龙潭街道办“打工仔”运动会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保设施先行 将实现“绿色制药”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 盘活土地引来“高精尖”

 

“蜗居”天坛红墙内60多年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将“乔迁新居”,新址比原址大3倍。昨天,记者获悉,明年三四月份,中检院11个所、26个部门陆续迁入大兴。今年10月,中检院二期项目获批,待中检院全部搬离后,原址将恢复天坛公园的原貌。

位于京开高速与南六环交汇处西南侧的大兴医药基地担负着振兴首都现代制造业的重任,2006年,医药基地正式加入中关村,升级为国家级生物医药园区,2010年,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医药基地成为大兴新区“一区六园”之一;园区在政策、布局、项目等各方面,同时拥有“中关村”和“北京亦庄”两大平台。

随着中检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一批国家级生物医药科研检测机构的陆续迁入,研发中心、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等一批专业公共平台也将不断完善,大兴医药基地所承担着重大新药创制、生物医药自主创新、研发与生产性服务能力更加增强。

记者探访:

从红墙内迁出中检院将“升级”

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的中检院新址内,中检院新址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仲宣惟谈到搬新家,兴奋不已:“这回我们的研发人员可以好好的搞实验了。” 从1952年中检院成立以来,一直在天坛公园这个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文物保护区内办公,出门就是公园环境当然是没话说,但却制约着中检院的发展。

“所有的建筑都不能改造和扩建,试验室也不允许升级。”仲宣惟说,尽管多年来,仪器设备已经更新换代了多次,专家的实验水平也能够达到国际先进,但相应的配套设施严重“拖后腿”,与国际上先进的试验室差距很大。“上级部门来考察,很难想象我们的实验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很多专家的实验是在楼道里面完成的。”

据介绍,位于天坛公园内的原址仅3万平方米,而新址仅一期就达到了10万平方米,包括药品检验楼、生物制品检验楼、医疗器械检验楼、生物安全实验楼、特殊实验楼、动物资源中心、标准物质楼,以及专家公寓、教学报告楼等。

仲宣惟透露,二期117亩的用地已获批复,不久将启动建设。待整个中检院全部搬到新址后,业务还会有所扩张,该院将形成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鉴定全体系。

权威解读:

盘活土地引来“高精尖”

“医药行业属于北京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本身不在北京市限制行业目录中,需要疏解的只是它的原料药生产环节。” 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主任田德祥说,医药基地在疏解医药原料药生产的同时,另一疏解重点放在了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相符的非医药类企业上,目前,基地内已有两家非医药企业迁出。作为传统产业,北京太阳大地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攻广告喷绘、印刷、用纸生产等相关类别的企业,入驻生物医药基地已有十个年头。去年,该公司在河北衡水购地200亩,将生产环节全部迁到了该地的冀州市工业区,原有厂房作为公司总部和销售中心,剩余空间进行了出租,提升了园区容积率。此外,北京东方乾海润滑设备有限公司也在固安购地23亩,并已注册新公司,用以承担北京公司的生产环节。

“企业外迁需要时间,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企业需要逐步迁出,与此同时,严格准入条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按照区政府整体安排,引导企业外迁的积极性,在保证增速的情况下做到‘有序’疏解。”田德祥介绍,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且未取得国有土地证的12家项目,医药基地实施了土地腾退,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其中,腾退建设用地面积达552.45亩,目前基地已腾退了浚达丰、广西北生、天坛生物、康特制衣4家企业,盘活建设用地共386亩,土地收回后已重新上市,引进企业8家。对于企业疏解、外迁等腾出来的空间,基地规划部门正在重新研究它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准入标准。

近年来,医药基地已承接北京中心城六区迁建项目,如中检院、医科院药物所和同仁堂等项目33个,总占地约3700亩,疏解中心城区办公面积39万平方米,疏解就业人口11000人。

企业声音:

疏解不是把“污染”送到外省市

一说到制药,大家马上会想到污染。的确,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制药废水已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污染源之一。这点,北京协和药厂厂长赵立敏坦承,对于一家药厂来说,占地最大的不是生产环节,而是环保设施,能占到总面积的近二分之一。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这也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外迁并不是把企业哄走,而是把不能在北京生产的这部分带到外地去,为当地做贡献的同时,也为园区的发展做贡献。同样,外迁也并不是把产业的污染送到津冀,赵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一再强调,“在北京不是我们做不到环保,而是需要更大的面积用来做污染处理,但北京的地太少了,太贵了。”而药厂落户沧州后,环保设施先行,足够大的场地完全可以满足环保需要,企业将真正实现“绿色制药”的目标。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